車輛加完油后,在行駛途中拋錨無法啟動,經(jīng)4S店檢測懷疑是加油站在汽油中摻水,車主遂在短視頻平臺發(fā)布曝光視頻,該行為是否侵權?近日,重慶武隆法院審結的一起名譽權糾紛案件認定,車主初次曝光視頻不構成侵權,但經(jīng)市場監(jiān)管部門查證該汽油符合國家標準后仍未及時刪除視頻,構成侵權。(見9月25日《法治日報》)
過去,消費者想通過輿論監(jiān)督維權,需要通過電視臺、報紙、電臺等傳統(tǒng)媒體,而此類維權糾紛較多,媒體資源有限。在人人都有麥克風和攝像頭的自媒體時代,短視頻維權提高了消費者通過輿論監(jiān)督維權的效率,也讓一些無良商家有所忌憚,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敦促、倒逼誠信經(jīng)營的作用。
但短視頻維權也是一把雙刃劍。有的消費者維權意識雖強但法律意識不強——在通過短視頻維權時可能曝光與賣家的溝通內容甚至商家的個人隱私,在配文上還可能夸大其詞或使用一些過激言語,如對商家進行人身攻擊、羞辱謾罵等。上述報道中的車主,明知并非加油站的問題,還任由相關視頻持續(xù)存在于網(wǎng)絡上,這無疑會對加油站的聲譽造成不良影響。凡此種種,都可能涉嫌侵犯商家的合法權益,進而讓維權變成侵權。此外,還有一些人并非真正的消費者,而是通過短視頻“維權”故意訛詐商家,這就可能涉嫌敲詐勒索了。
短視頻維權可以有,但必須緊守法律邊界。比如,不能隨意泄露他人隱私,要注意言論的真實性、評價的客觀性,及時消除不良影響等。另外,消費者維權應首先求助正規(guī)渠道,比如通過“12315”平臺進行投訴,申請消費者協(xié)會介入,向法院提起訴訟等等。
上述案件對短視頻平臺也是一種提醒——不能隨意阻擋網(wǎng)友通過網(wǎng)絡維權,但對一些打著維權旗號,明顯存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視頻,也要及時進行溝通、處理。
相關部門也要積極行動起來,重視網(wǎng)絡維權現(xiàn)象,同時加強監(jiān)管力度,對侵犯他人權益的行為依法懲治,避免網(wǎng)絡成為法外之地。